- · 《缔客世界 》刊物宗旨[05/28]
- · 《缔客世界 》征稿要求[05/28]
- · 《缔客世界 》投稿方式[05/28]
- · 《缔客世界 》收稿方向[05/28]
北魏平城中的坊(3)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續表)時 間宫城修建郭城修建其 他 設 施太武帝截平城西爲宫城僞太子宫在城東大築郭邑,其郭城繞宫城南,悉築爲坊土門、廟、太社、廚、庫(武器、綿帛
(續表)時 間宫城修建郭城修建其 他 設 施太武帝截平城西爲宫城僞太子宫在城東大築郭邑,其郭城繞宫城南,悉築爲坊土門、廟、太社、廚、庫(武器、綿帛)、父祖廟、祠天壇、石刻太武帝至獻文帝世增雕飾白樓、伺星樓孝文帝塔寺浮圖
根據《南齊書》的記載,北魏平城的建設經歷了① 無城郭;② 修築居所;③ 修建宫城、郭邑;④ 完善設施與雕飾幾個過程。南齊建康與北魏平城距離遥遠,考慮到古代有限的信息傳播手段,關於北魏京城的消息,或來自流傳至江南的北人記載,或根據出使北魏的使者見聞,而不論何者,所能傳達的都是平城發展過程中某一時期的情況。換句話説,《南齊書》中的記載應該是綜合了平城修建過程中不同時期的信息,積累、加工而成。而北魏平城坊的出現,則集中在太武帝時期。這一記載與《魏書》記載不甚相合。《魏書·太宗紀》載:“(泰常七年九月)辛亥,築平城外郭,周回三十二里。”*《魏書·太宗紀》,頁62。據此,有學者認爲平城築坊的時間在泰常七年(422)。*劉淑芬《中古都城坊制初探》,頁296。那麽北朝史料中是否有平城坊的信息呢?
關於北魏平城都市景觀的發展,前田正名綜合《魏書》、《水經注》的記載進行了比較詳細的論述。*前田正名著,李憑等譯《平城都市景觀的發展》,載《平城歷史地理學研究》,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4年,頁95—115。雖然史書記載並不一定完全,但通過史料的整理,亦能對早期平城的狀況有一定的了解。以下即以前田正名的研究爲基礎,略作補充,以對道武帝至太武帝時期的平城景觀做一概觀(表三)。
表三北魏道武帝至太武帝時期的平城景觀*表中内容以前田正名《平城都市景觀的發展》一文爲基礎,整合了《魏書》帝紀及《水經注》關於平城修建的記載,同時增加了《魏書》傳記中所見到的宫殿名稱,不一一出注。宫 殿設 施苑 囿城郭時 期天文殿、天華殿、中天殿、雲母堂、金華室、紫極殿、玄武樓、涼風觀西昭陽殿、西宫??、中宫、灅南宫、小平城(灅北)、北宫(築外垣)、昭陽殿、天安殿宗廟、社稷、西武庫??、西郊??鹿苑、鹿苑臺、鴻雁池、東西魚池、石池劃定京畿建京師十二門灅南宫外城(分置市里)道武帝天賜四年︵407︶西宫??(增廣??、築外牆???)、灅南宫(增築)、豐宫、白樓、白臺、板殿太祖廟???、東廟魚池、蓬臺、西苑宫、北苑宫、白登山宫苑(起自舊苑,東包白登,周回三十餘里)、東苑平城外郭????明元帝泰常八年︵423︶萬壽宫(由東宫改)、永安殿(永安宫)、安樂殿、臨望觀、九華堂、東宫??(新築??)、南宫太學、大道壇廟、靜輪宫(太平真君十一年毁)太武帝正平元年︵451︶
從表中不難看出,北魏前三帝時期,平城進行了大規模的集中建設。宫城、苑囿、各項設施逐漸完善,郭城修建,平城北部、東部、南部得到了開發,農業、商業有所發展。*關於這一時期的平城景觀,參見前田正名前引文,及李憑《京畿概況》,載《北魏平城時代》(修訂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頁264—366。但是除了明元帝時修築平城外郭的記載外,關於平城坊的修建卻没有留下任何記載。那麽,平城之坊究竟是在何種情況下修建的?在《南齊書》中大範圍存在的坊,爲何在《魏書》中失載了呢?
對比南北朝史料中關於平城的記載,《南齊書》主要記載了西宫、東宫及其附屬設施、郭城(坊)、祭祀設施。這樣的記載,或許是由於信息來源的限制,或許是經過了有意無意的“取捨”,不論何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朝在觀察北朝時的關心所在。在記載了北魏平城“瓦屋”、“土門”、“養豬羊、牧牛馬”的宫城景觀後,《南齊書》卷五七特别描述了郭城的情況:
佛狸破梁州、黃龍,徙其居民,大築郭邑。……其郭城繞宫城南,悉築爲坊,坊開巷。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每南(閉)坊搜檢,以備姦巧。*《南齊書·魏虜傳》,頁984—985。
作爲描述平城坊制形態的唯一史料,這一段記載被看作是北魏平城出現坊制的明證。*劉淑芬認爲北魏平城是“最早出現大規模城坊規劃的城市”,見氏著《中古都城坊制初探》,頁294;朴漢濟《北魏洛陽社會與胡漢體制》亦將“坊制看作是從平城開始的”,見朴漢濟著,朱亮譯《北魏洛陽社會與胡漢體制》,《中原文物》1998年第4期,頁97。宫崎市定雖認爲坊制正式確立於隋代,但北朝已處於坊制的普遍化時期,坊已成爲里的民間稱呼。參宫崎市定《漢代の里制と唐代の坊制》,《宫崎市定全集》(7),頁87—115。根據其中的記載及學者的研究,可以了解到以下幾點信息: (1) 宫城在北,郭城在南;*參見黃惠賢《北魏平城故都初探》,載《魏晉南北朝隋唐史研究與資料》,頁435— 454;李憑《京畿概況》,載《北魏平城時代》(修訂本),頁264—366。(2) 郭城皆劃分爲大小不等的坊;(3) 坊具有封閉的結構,兼有監察、治安及管理居民的作用。*宫崎市定《漢代の里制と唐代の坊制》,《宫崎市定全集》(7),頁87—115;劉淑芬《中古都城坊制初探》,頁293—315;李憑《京畿概況》,載《北魏平城時代》(修订本),頁264—366。據上引《南齊書》的記載,北魏“大築郭邑”,是在“佛狸破梁州、黃龍,徙其居民”之後。所謂“破梁州、黃龍”,當指北魏延和三年(434)氐人楊難當克漢中及太延二年(436)滅北燕馮氏二事。*漢中爲南朝宋、齊梁州治所,延和三年楊難當克漢中,曾“送雍州流民七千家於長安”,而在討滅北燕的過程中,亦有數次徙民的舉措,其中有一次是“徙營丘、成周、遼東、樂浪、帶方、玄菟六郡民三萬家於幽州”。見《魏書·世祖紀上》,頁81—87。其時間記載比《魏書》所載泰常七年築城郭晚了十多年。雖然楊難當克漢中與滅北燕之後的徙民並非全部發往平城,但《南齊書》的記載卻在某種程度上暗示了平城坊的修建與徙民的關係。而這一關係,也是當前學術界關於坊制起源的比較主流和普遍被接受的看法。
文章来源:《缔客世界 》 网址: http://www.dksjzz.cn/qikandaodu/2021/0707/1433.html
上一篇:他的世界和我们不一样
下一篇:仕秦之客在秦廷境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