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当代西方叙事理论中的世界隐喻研究(4)

来源:缔客世界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23 12:4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 世界是物质容器 世界界定了生存的物质边界,由此形成了第一个概念隐喻: 世界是物质容器。这一隐喻体现于介词用法上,例如汉语的“在世上”,英

1. 世界是物质容器

世界界定了生存的物质边界,由此形成了第一个概念隐喻: 世界是物质容器。这一隐喻体现于介词用法上,例如汉语的“在世上”,英语的“in”,也体现于各种或平实,或诗意的比喻中,例如把生存说成“栖居”,把死亡说成“去世”。

世界一词用于叙事研究,把上述喻义映射于虚构叙事之上,于是虚构叙事也被视为有着物质边界的本体存在。认知心理学家理查德·格里戈指出,阅读,尤其是文学阅读常常带来一种“穿越”体验,“叙事带着体验者由此时此地穿越到彼时他地”(Gerrig3)。“穿越”一方面意味着“离开”,另一方面意味着“进入”,界定清晰的边界是“穿越”的前提条件。在“穿越”体验中,叙事不再被视为文字产品,而是和现实世界一样有着完整清晰边界的物质容器。

作为物质容器,世界的基本界定来自时间和空间所形成的连续体。世界一词用于虚构叙事,明确的时空界定成为理论研究者所突出的叙事基本特征。认知语用学者厄尔文·塞戈尔强调“故事中的事件主要发生于单一的时空连续体中”(Segal70),巴赫金也极度强调虚构叙事中独立时空连续体的重要性,借用数学中的术语称之为“时空体”,指出“在文学中的艺术时空体里,空间和时间标志融合在一个被认识了的具体的整体中”(275)。

世界一词与虚构叙事的相遇也给虚构人物带来了新的界定。自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叙事研究始终重“行动”,轻“人物”,这种倾向在结构主义叙事学中达到巅峰。在“世界”隐喻映射之下,人物不再被视为叙事中行动的执行者,或某种抽象叙事功能的行动元,而是有着独立主体地位的具体存在,如同叙事学家尤里·玛戈林所说,人物是“可能世界语义学中的非实在个体”(Margolin844)。人物的身份构成不仅包括叙事中实际发生的事件,也包括可能发生的事件,细分为三种情况: 可能发生但尚未发生(可能性);可能发生但并未发生(反事实性);已经发生但叙事没有提及。世界赋予人物更丰富的内涵,具有更强大的文本阐释能力。

2. 世界是关系网络

世界不仅是包容存在的物质容器,也是各种关系的总和,陶潜“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是对“世界”网络的直觉体悟和诗意表达,全球互联网则是世界网络最直观的形象。世界一词用于叙事研究,把“关系网络”这层喻义映射于虚构叙事之上,构成了类似于现实世界的关系网络,对叙事的理解和阐释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关系网络的重建,这离不开现实世界所提供的知识框架和心理图示。认知叙事学家戴维·赫尔曼解释“故事世界”时一再强调“故事世界”是总体心理表征,是读者重建叙事中环境、事件、人物的心理模式(Herman,BasicElementsofNarratives72-73)。

“世界是关系网络”这个概念隐喻改变了研究者对虚构叙事本体地位的看法。关于虚构叙事的本体地位,历来有不完整论和完整论之争,不完整论的代表人物有多勒泽尔、玛戈林、罗伦等,完整论的代表人物有艾柯和瑞恩。不完整论认为虚构叙事从本体性质上说缺乏完整性,存在许多空白,例如没有人可以回答“麦克白夫人有几个孩子”这个问题。⑥本体不完整性恰恰是虚构叙事的优势,虚构叙事可以突破现实和逻辑的束缚,天马行空,任想象自由驰骋(Dole?el, “Mimesis and Possible”486-88; Ronen, “Completing the Incompleteness”498; Margolin846-47)。从阐释的角度来看,不完整论有个致命缺陷。多位学者指出,如果虚构叙事不完整,无法建构起连贯的关系网络,则对叙事的理解只能停留于表面,无法形成表层与深层。话语与故事的区分,对叙事的理解只能停留在叙事者说什么就是什么的层次(Oltean179; Currie56)。以瑞恩为代表人物的完整论认为虚构叙事和现实世界一样拥有完整连贯的关系网络,这张网络构成“虚构世界”或“故事世界”,叙事话语所呈现的仅仅是这张网络的一部分,未呈现的部分并非缺失,而是隐而不现,需要阐释者发掘填补。

“世界是关系网络”这个概念隐喻令“虚构语义学”成为可能,基础文献是刘易斯的文章《虚构中的真实》。刘易斯在文中指出虚构中的真实有两个来源: 其一,虚构话语的明示内容;其二,现实世界事实,或群体共同信念所形成的背景框架(Lewis, “Truth in Fiction”45)。按照刘易斯的解释,“真实”概念不仅可以定性,也可以定量,两段陈述中,更接近于现实世界或群体信念的陈述具有更高的“真实性”。瑞恩在此基础上提出“最小差原则”,认为通常而言,虚构叙事中“世界”的建构方式和现实世界并无不同,人们把现实世界中形成的知识框架和心理图式映射于叙事之上,形成判断,作出阐释,只有当叙事话语与现实世界规则直接冲突时才会作出必要调整(Ryan,PossibleWorlds51)。“最小差原则”是当代认知叙事学的理论基础,其出发点正是对“世界”的隐喻理解。

文章来源:《缔客世界 》 网址: http://www.dksjzz.cn/qikandaodu/2021/0223/506.html



上一篇:文学世界地理批评贝尔唐韦斯特法尔教授访谈录
下一篇:外在于世界的文学与主体兼论小说斯通纳中的空

缔客世界 投稿 | 缔客世界 编辑部| 缔客世界 版面费 | 缔客世界 论文发表 | 缔客世界 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缔客世界 》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