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缔客世界 》刊物宗旨[05/28]
- · 《缔客世界 》征稿要求[05/28]
- · 《缔客世界 》投稿方式[05/28]
- · 《缔客世界 》收稿方向[05/28]
两河口水电站创九项世界之最 工程建设有哪些黑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给大坝装“大脑” 给心墙盖“被子” 两河口水电站创九项世界之最 四川省雅江县县城上游约25km的雅砻江干流,曾经汹涌湍急的河流变成了高峡平湖,我国海拔最高的百万千瓦级水电站
给大坝装“大脑” 给心墙盖“被子”
两河口水电站创九项世界之最
四川省雅江县县城上游约25km的雅砻江干流,曾经汹涌湍急的河流变成了高峡平湖,我国海拔最高的百万千瓦级水电站——两河口水电站横跨雅砻江,稳稳地嵌入V字形峡谷中。
295米高土石坝海拔世界第一,高边坡群施工规模世界第一,泄洪抗冲旋挖桩群水电施工规模世界第一……近日,随着最后一台机组完成72小时试运行并正式投入商运,这个创下九项“世界之最”的水电站全部投产发电。
面临一系列世界级难题,工程建设用上了哪些“黑科技”?记者带您一探究竟——
主要转动部件摆度仅有一根头发丝直径的二分之一
机电设备实现“特别质量”
随着进水口闸门的打开,奔腾的江水通过高压管道进入水轮机,带动设备高速旋转,发出强大电流。
与此同时,两河口水电站的值班人员一边根据调度情况调整导叶开度,一边在监控室内通过智能监控系统监测着发电机组振动、摆度、各部瓦温等参数,确保机组稳定运行。
机电设备被视为电站“心脏”。作为目前国内海拔最高的百万千瓦级水电站,两河口水电站拥有着一颗强劲有力的“心脏”——6台单机50万千瓦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全部机组在完成72小时试运行后,无任何安全隐患和质量缺陷,开创了国内全部大型机组免维修转商运的先例。
技术人员至今仍然记得的一个细节是,由于两河口水库所处海拔高、库容大、蓄水周期长,发电机组长期在低水头工况运行,给机组转轮核心部件等稳定性带来极大考验。
高海拔下,机组如何高效、平稳运行?大容量水轮发电机组线棒防晕、定子工频磁化试验共振问题、定子和转子圆度控制及机组轴线调整等,这些困扰行业已久的难题都是技术人员亟须“啃”下的“硬骨头”。
历时九个多月,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两河口发电机电子线棒研制成功,实现绝缘技术的核心突破,并创下高海拔大型机组定子线棒防晕技术的世界第一。最终,机组平稳运行能力增加10%,电站水轮发电机组的摆度均控制在100微米以内,振动均在30微米以内。其中2号机组摆度控制在40微米以内,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二分之一。
有关技术人员给记者摆出了这样一组数据:机组转轮直径6.25米,转子直径超10米,转轮到转子上端轴共18.4米。如此庞大的转动体系,要在转速166.7转/分钟的高速运行状态下,将摆度控制在几十微米,其难度可想而知。尤其是还面临着高海拔下制造难度大、人机降效明显的重大挑战。这背后有何特别密码?
“质量是命。”据介绍,雅砻江公司从一开始就提出机电设备“特别质量”的战略部署,致力于打造两河口水电站精品机电设备。
以发电机转子为例。两河口机组转子高度超3米,直径超10米,重达805吨。作为发电机组中最重、最大的核心部件,它由近万片4毫米厚的750兆帕磁轭冲片叠加而成,运行时最大线速度可达340公里/小时。安装精度稍有偏差将直接威胁整个机组安全。
转子圆不圆,热胀最关键。通过群策群力,团队最终研究出有效应对高原高寒气候的转子热胀专项方案,使转子圆度控制在了0.4毫米以内。
智能大坝系统实时掌握坝体健康状况
工程建设实现数字化向智能化跨越
6个“鸟巢”的体积加起来有多大?在两河口水电站可以找到答案——作为我国第一高土石坝,两河口大坝的总填筑量达到4300万立方米。如果将其分解成1立方米的正方体,连起来可以绕地球一圈多。
在平均海拔3000米的环境下,完成如此大的填筑量,挑战巨大。在两河口之前,国内外均无成熟、可借鉴的经验。怎么办?
面对高海拔、高心墙堆石坝、高填筑量这一系列世界级难题,工程建设者们走出了一条“智取”之路:打造了国内第一座用“施工全过程智能化技术”修建的300米级超高土石坝,填补了高寒地区超高土石坝的建设空白,实现了大坝建设由数字化向智能化的跨越。
余良松,两河口大坝工程的重要建设者和见证者,中国电建两河口水电站一二·五联合体项目经理。
4月6日,记者联系到余良松时,他正在整理项目竣工资料。谈及两河口的“智取”之路,他难掩自豪与激动。
据介绍,借助高精度卫星定位、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他们给大坝装上了敏锐的“神经感知系统”和发达的“智能大脑”,由此实现了对坝料开采、运输、摊铺、碾压等全过程实时监控。
文章来源:《缔客世界 》 网址: http://www.dksjzz.cn/zonghexinwen/2022/0411/1932.html
上一篇:张帅女双世界排名升至第五
下一篇:我国加氢站数量位居世界第一